首页 - 企业文化 - 员工风采
央广网:“冠军企业”的功守道
发布时间:2017.12.08浏览量:23

中电建核电公司选手夺得“永茂杯”第五届中电建协吊装技能竞赛“三冠王”

央广网济南12月5日消息(记者王成林 通讯员李永顺)“建设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大军,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,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。”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点出。

在电力建设行业,有这么一个企业,在十多年来的全国性技能竞赛中,该公司8次获得团体冠军,8次获得个人冠军。先后有126人次参加省级以上的技能竞赛,其中89人进入了前三名,获奖率高达70%,被誉为“冠军企业”。

这就是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。

为什么这样一家不到5000人的基层电力施工企业,能在全国性技能竞赛中,多次战胜规模大于自己几十倍的大型央企,赢得全国冠军呢?

这得益于该公司多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电建人才兴企战略,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不断加强技能人才培训,精心培育“冠军文化”,引导公司每一名员工学习冠军、挑战冠军、争做冠军,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,提高工作质量,实现了“以技术保质量,以质量赢信誉,以信誉拓市场,靠市场求发展”的良性循环。

“‘质量之魂、存于匠心’,随着中国制造逐步迈向中高端,整个社会对于技工需求越来越高。公司成立65年来,我们向国家和社会交出的每一台精品电站机组,都离不开我们乐于付出、精益求精、行动力强的卓越技工队伍的艰辛付出”,中电建核电公司总经理、党委副书记张仕涛说。

截至今年10月份,中电建核电公司先后建成电站285座,完成装机2550台,装机容量1亿多千瓦,创造了电建史上多项第一。

 

赞比亚总统埃德加.伦古视察中电建核电公司承建的赞比亚MCL电站工程

打造全国冠军的“生产线”

 

1984年,山东电力组织了第一届焊接技术比武,中电建核电公司女选手郑香兰脱颖而出,勇夺第一名。

此后,在技能竞赛的舞台上,该公司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高技能员工。特别是从1999年以来,公司在全国性技能竞赛中,八次获得团体冠军,八次获得个人冠军。

其中连续五次夺得全国焊接比赛冠军,并获得全国首个吊装业技能竞赛冠军。

该公司先后承办了山东省第一、二、四、五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以及首届“振兴杯”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焊接比赛、第十届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、2017年全国电力行业焊接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等赛事,在这几次比赛中,该公司囊括了全部团体第一名和个人冠军。

2014年11月,该公司选手在第十届“振兴杯”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,获得个人冠军。

2017年9月,公司选手在“永茂杯”中电建协第五届吊装技能竞赛,获得了理论考试成绩、个人比赛和团体比赛“三冠王”。这是公司在中电建协第二届、第四届吊装技能竞赛两次获得“双冠王”后,顺势突破,再续辉煌,成功拿下“三冠王”。

该公司选手不仅纵横国内赛场,在国际赛场上也秀出“中国技艺”,让世界为之刮目。

2016年6月,该公司焊工李涛在美国芝加哥取得AWS国际焊接大赛金奖,让世界焊接界认识了“中国工匠”。

2017年11月,该公司焊工黄文荣站在上合组织国家职工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,手捧金杯,面带自信,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产业工人形象。

该公司先后有1人获全国劳模,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17人获得“富民兴鲁”劳动奖章,20多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。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多达200多人。

冠军辈出的“冠军现象”,得益于中电建核电公司立足技能人才培育,努力培育全国冠军的一系列举措。

该公司对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长、中、短期规划,在人才培育上加大投入,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高达500万元。

与国内知名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成立了教育培训基地。配备了以金牌教练“王启峰”为代表的专职及兼职培训教师130余人,设立了中国电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“启峰焊接创新工作室”,为培育全国冠军奠定了基础。

培育全国冠军,硬件和资金的投入是基础,培训的方式方法是关键。

中电建核电员工黄文荣获上合组织国家职工技能大赛金奖

中电建核电公司开展“全员培训”,把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变成“培训基地”。该公司每年举办公司级培训班60多期、项目部培训班100多期、二级单位培训班300多期,同时还要举办焊接、起重、电缆接线、会计等专业的技术比武,培训率高达100%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该公司把技能比赛融入工程施工,以工程项目为载体,开展技术比武,做到一边干,一边比,既锻炼了人才,又节省了比赛费用,促进了工程建设。

在人才培训中,中电建核电公司独创出“一个精神、三个素质”的综合训练法,即发扬永不服输的精神,增强身体素质、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。“金牌教练”王启峰培养出的选手有50多人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进入前三名,被焊接界称为“神奇教练”。

为促进员工技能成才,争做全国冠军,中电建核电公司坚持让优秀的高技能人才“名利双收”,让实干者得实惠。

从“名”上来说:该公司注重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,不仅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奖励,而且通过宣传媒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。使高技能人才在员工中的知名度大大提高,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。

从“利”上来说,该公司拿出专项资金,对优秀的技能人才进行重奖。同时该公司改变传统的先优评比方式,出台了星级员工和十佳工匠评比办法,星级工艺师就是专门针对技能人才而设定的。获得先优和贡献突出的员工,个人收入将会大幅提高。

多年前,由于全国性技能比赛科目少,该公司参加全国比赛的以焊接选手居多,呈现出焊接专业“一枝独秀”的局面。

2009年,该公司工程造价人员参加山东省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知识竞赛,一举夺得电气专业个人第一名。

2010年9月,在国内吊装行业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赛事——“徐工杯”第一届全国吊装技能竞赛上,公司在28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夺得金牌,成为我国首个吊装业技能竞赛冠军。

在2011年9月举办的“三一杯”中电建协第二届吊装技能竞赛中,公司一举夺得团体冠军和履带起重机个人赛冠军。

2012年12月,在山东省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(射线)职业技能竞赛中,公司包揽前三名。

2013年12月,在中国电建首届青年论坛十佳论文成果评选会中,公司成果《汽割矩辅助工具的研制与应用》获得第一名。

2016年山东省特种设备“山水泉城杯”无损检测员(射线)职业技能竞赛,公司包揽前三名。

……

变焊接“一枝独秀”为各专业“多面开花”。

从焊接,到起重、消防、计算机等专业,不断的有优秀员工在比赛中捧回奖杯,这体现了中电建核电公司“以点带面,多面开花”的技能人才培育思路。

所谓“点”就是焊接专业,焊接是锅炉及压力管道施工的重要工序,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首当其冲的关键。

公司就是紧紧抓住这个“龙头”,以“焊接状元”带动其它专业出冠军、出状元,使中电建核电公司成为一块“冠军辈出”的丰沃土壤。

 

中电建核电员工李涛获得AWS国际焊接大赛金奖

用“冠军文化”引领企业发展

 

参加技能竞赛,培育全国冠军,目的是为了带动全员技术水平的提升,从而促进工程建设。

多年来,基于这一点,中电建核电公司历任领导在培育全国冠军的同时,努力培育“冠军文化”。

“勇于创新,永争第一”是中电建核电公司的优良传统。

该公司成立于1952年,在公司65年的沧桑发展历程中,几代中电建核电公司人前赴后继,顽强拼搏,在创造了辉煌工程业绩的同时,也形成了优秀的文化。

90年代初,在华能德州电厂一期2×300MW工程建设中,实现了“一年双投”,总工期仅用28.5个月,创造了闻名遐迩的“华鲁速度”和“拼搏奉献,科学进取,争创一流”的“华鲁精神”,被原能源部誉为“全国电力建设的一大财富”。

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,中电建核电公司通过凝结提炼,精心培育“冠军文化”,用“冠军文化”产生的辐射力和感染力,引导、约束、激励员工,引领企业健康发展。

在总结提练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中电建核电公司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“冠军文化”。

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一是争做冠军员工,在技术水平、业务技能上向冠军看齐,永争第一。二是争创精品工程,工程质量力求“冠军品质”,建设精品中的精品。三是管理争创一流,不断完善创新体系,推进管理升级,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公司。

技能竞赛的舞台上,冠军选手奋勇拼搏、勇争第一,展示了技能高超的风采;在工程施工中,中电建核电公司提出了“干好工程就是书写最好标书”的发展理念,把建设“精品工程”作为重如泰山的责任,把工程建设搭建成一个竞技的平台,让员工比工艺、比技能、比贡献,像参加比赛一样完成自己的工作,争创“样板项目”。

在这种竞争、竞技的浓厚气氛中,员工既有动力,又有压力,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质量,以每一项工作的高质量,确保了承建的电厂工艺美观,质量过硬。

整齐划一的汽机小管道布置、漂亮的四大压力管道焊口,美仑美奂的盘柜接线,这些精心创造的施工亮点,被业主惊叹为“工艺品”。

中电建核电公司的工作理念是“创新发展、追求卓越”,提出只有创新,才能发展。

该公司积极创新施工工艺和方法,引导员工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,全国技术能手万鹏飞第一个探索出了高难度的合金钢焊接工艺,第一个掌握了钛材管板的手工钨极氩弧焊密封焊工艺。

该公司创建了生产指挥系统平台,开发了生产指挥软件,各项目部用图片、表格、图标等不同的形式,通过网络汇总到指挥中心,生产管理人员根据项目部上传的现场图片及数据,协调解决各项目部对人员、机械、物资的需求,对工程建设的质量、工艺、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过程控制。

该公司先后有65项QC创新成果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一等奖,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上千万元。

中电建核电公司承办全国电力行业焊工职业技能竞赛

干好工程,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,这是中电建核电公司多年来始终坚持的根本,也是践行“一言九鼎的诚信观”的具体体现,只要对业主做过的承诺,就一定要做到。

该公司相继开展了“质量管理年”、“标准建设年”、“形象建设年”与“标准执行年”、“降本提效年”等系列活动,让员工的工作标准向“冠军标准”看齐,各项指标直指全国最好。

同时在工程结束后,组织技术人员开展 “质量回访”,诚心向业主征求意见和建议,进一步改进工艺质量。

该公司承建的全国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——华电莱州电厂,各项指标创出了国内同类型机组的最好水平,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,成为国内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的“新标杆”。

承建的马来西亚曼绒100兆瓦燃煤电站机组,被美国《电力》杂志评为“2015年最佳工程项目奖”。

承建的巴基斯坦萨希瓦尔项目被巴基斯坦总理称赞为“巴基斯坦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”。

在核电建设领域,承建了广东大亚湾、岭澳、阳江、陆丰、山东荣成等核电站项目,是国家核电建设的重要参与者。

从15万、30万、60万千瓦机组到百万千瓦机组,从火电到核电、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,中电建核电公司都打造了高品质的“样板项目”,形成了高品质的“样板项目群”。

为了让“冠军文化”的价值取向,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上,在中电建核电公司,有两个雷打不动的传统:一个是坚决不搞“比赛专业户”,每一次参加比赛的都是新人;第二个就是参加比赛获奖的选手,不论获得多大的荣誉,比赛后都要回到施工一线,同工友们一起干活,这是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去接受比赛的锻炼,迅速提高技能水平,发挥好“传、帮、带”的作用。

在“冠军文化”的引领下,中电建核电公司围绕“树施工标准,创行业标杆”的目标,各项工作力争第一,工程质量节节攀升。先后15次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、5次荣获鲁班奖、7次荣获全国安装行业最高奖——安装之星,有22个项目、31台机组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,承建的机组质量好、速度快,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。

“冠军品质”的工程质量,成为赢得市场的“最好标书”,该公司不断中标工程项目,国内、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增加,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返回列表